4月29日晚间,国有六大行交齐2024年第一季度成绩单。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中流砥柱,国有六大行今年以来准确把握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定位,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做好“五篇大文章”的同时,实现良好开局。
记者据六家银行一季报披露的数据统计,2024年第一季度,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17.59亿元,营收合计9240.99亿元。同时,国有六大行的资产规模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工商银行的资产规模依旧居首,较上年同期增长6.49个百分点至47.60万亿元。
具体来看,在归母净利润方面,工商银行仍坐稳头把交椅,截至2024年3月末,该行实现归母净利润876.53亿元;建设银行紧随其后,报告期内该行归母净利润同样超800亿元,达868.17亿元;农业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703.86亿元;中国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559.89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59.26亿元、249.88亿元。
从营业收入规模来看,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均突破2000亿元大关,报告期内,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为2198.43亿元,建设银行营业收入为2009.28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营业收入均超1600亿元,分别为1860.21亿元、1608.18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报告期内营业收入分别为894.30亿元、670.59亿元。
利息净收入是商业银行主要的营收来源。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除了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其余四家国有大行的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滑。其中,工商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4.16%至1614.01亿元;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0.74个百分点、3.94个百分点、2.19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国有六大行的净息差依旧承压。对比2023年全年的净息差水平,今年一季度,国有六大行的净息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市场利率低位运行等是影响利息净收入的主要因素。交通银行在一季报中表示,该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主要是资产端受存量贷款重定价、房贷利率调整、5年期以上LPR再次下调等因素影响,生息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较多;同时负债端,人民币存款延续“定期化”趋势,叠加外币存款成本上升影响,负债结构刚性加强,计息负债成本率同比有所上升。
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整体来看,截至2024年3月末,国有六大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呈现“四降一平一升”格局。其中,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降幅最大,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为1.24%;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分别为1.32%、1.36%、1.32%;工商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36%,与上年末持平;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虽小幅上升0.01个百分点,但该行不良贷款率最低,为0.84%。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国有六大行聚焦实体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统筹金融资源投放,助力经济回升向好。六家银行均表示,将持续增强综合服务能力、防控金融风险能力,提升金融发展质效,实现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自身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纠错】 【责任编辑:柴峥】- 新华全媒头条丨从2024中关村论坛看科技创新
- 新华视点丨上好劳动课,还差哪几步?
- 记者手记丨这一刻,为科技创新“她力量”喝彩
- 新华全媒+丨脑机接口,接通未来多少可能?
- 追光丨你有所不知,拳击是一项“绅士运动”
- 秀我中国丨一起来围观甘肃“海鲜”的水上春耕!
- 星空有约丨伴月、流星、冲日……5月星空真热闹!
- 青年热词丨水上漂
- 燕长城遗址见证“古淀重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