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30日电(王蓓蓓)新时代新征程,金融机构始终坚守“金融为民”初心,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明确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经济金融结构优化的方向。
做好“五篇大文章”,离不开统筹规划和政策支持落地。《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银行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部门持续出台政策文件,不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服务的可得性、覆盖面、满意度持续提高。
从助力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的科技金融,到为绿水青山增添“金动力”的绿色金融;从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普惠金融,到事关“老有所养”民生福祉的养老金融;还有让更多金融服务“触手可及”的数字金融,银行、保险、券商等各家金融机构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用心用情做好“五篇大文章”,以服务国家战略实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福祉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丰富金融产品供给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科技金融点燃创新引擎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金融居于五篇大文章之首,与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产业导向相呼应,足见其重要性。在科技金融方面,中国工商银行深入探索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路径,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立科技金融中心,试点推出研发贷、创新积分贷、人才贷等产品,创设“基新贷”“基投贷”“科股贷”三类特色融资场景,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近3.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近40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近2.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3300亿元。
交通银行明确把科技金融作为“十四五”时期重点打造的业务特色优势,出台科技金融行动方案,着力提高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质效。针对科技型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特点,交行打造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易贷”产品线,创新推出“科创人才贷”“科创场景贷”等信贷产品。针对科技型企业综合化金融需求,交行充分发挥全牌照优势,推出“交银科创”品牌,健全股权投资、科创票据、设备租赁等多元化融资渠道。截至2024年6月末,交行服务的科技型企业授信客户较上年末增长16%,“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款增长38%,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超8600亿元贷款支持。
立足苏州这一科创高地,中信银行加大投入助科创企业披荆斩棘,为苏州一家半导体企业量身定制了专项服务方案,有了从信贷到财富管理、股权投资引介以及商业合作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企业发展更有底气,并致力于成为一家在半导体产业中持续发挥影响力的百年企业。
绿色金融守护“绿水青山”
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在绿色金融方面,中国农业银行持续将绿色低碳要求纳入信贷政策指引,引导绿色资金投向,聚焦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色升级、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绿色信贷投放,积极承销发行绿色债券,开展绿色债券投资。从海上航行的新一代风电安装船,到全球首个“智慧零碳”天津港码头;从沙漠边疆筑起的绿色生态长城,到加速前行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不断铺展的绿色美好画卷中,农业银行以金融之笔绘就低碳转型发展的生动图景。截至2024年6月末,中国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4.8万亿元。
中国银行制定《绿色金融行动方案》《2024年绿色金融工作方案》,提出数十项细化落实举措,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落到实处。持续打造“中银绿色+”全球品牌,积极参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杆性绿色项目;绿色债券承销规模保持市场首位,创新发行全球首批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债券;成功投放全国首笔自然受益型商业ESG挂钩贷款。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绿色信贷余额突破3.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35%。
兴业银行依托集团化经营优势,提供从信贷、债券到金融租赁、信托、证券、基金等集团多元化、多样化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从而满足绿色产业客户在固定资产投资、资本性融资等方面的需求。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集团口径绿色融资余额2.1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45%,绿色融资余额超500亿元的分行达到13家。
普惠金融润泽千企万户
普惠金融关系着千家万户,关联着千行万业,重点支持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三农”等相关领域,推动普惠金融“普”的覆盖面更广、“惠”的可得性更高。在普惠金融方面,邮储银行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把普惠金融打造为自身最大的特色和最突出的优势。围绕“打造服务乡村振兴主力军、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商”的目标,深化普惠金融长效机制建设,着力提升“三农”及小微金融领域服务质效。截至今年6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22万亿元,占客户贷款总额比重居国有大行前列,在“三农”领域将普惠金融真正落实生根。
光大银行扎根于民,润泽小微企业,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黑龙江分行通过“阳光惠农贷”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贡献力量;深圳分行为涉农企业提供综合授信2亿元,为其解决在农产品采购时的资金紧缺问题;西安分行持续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1000万元贷款,推动“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青岛分行为企业提供5000万元授信支持,赋能海洋牧场建设。
秉承服务社会、金融为民的宗旨,中金公司始终以专业精神和踏实服务前行,化解债务风险,为企业未来长远发展打下基础;积极参与REITs业务全流程,重点布局保障性租赁住房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为更多市民创造美好的居住体验;积极布局农业领域投资,帮助具有先进技术、广阔市场前景的优秀农业企业加速发展,开发定制化的衍生品服务,探索更多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应用场景。
养老金融托起幸福“夕阳红”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与金融之间的联结越来越密切,养老金融正步入发展“快车道”。在养老金融方面,中国建设银行培育养老金融品牌“健养安”,促进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协同发展。第一支柱方面,持续推进社保卡业务拓展;第二支柱方面,提升年金业务母子协同质效,抢抓片区人才、编外人员等年金业务机遇,提升养老金资产管理及托管规模;第三支柱方面,打造全渠道“秒级”顺畅开户体验,提供全生命周期账户服务和全链条资金功能。
中国平安将发展养老金融置于公司战略的突出位置,不断探索“保险+居家养老”模式,帮助更多长者享受高品质老年生活。2022年,推出居家养老品牌“平安管家”,“保险+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32个主要城市,服务超2万名客户。2023年,“保险+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国50余座城市,10大场景到线、到店、到家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首创“四联体”模式,发布“护联体”。2024年,线下服务拓展至60余城,累计超10万客户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发布“住联体”。
为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服务机构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人寿在深圳养老服务领域先闯先试,积极探索保险主业与养老服务的创新性融合,为助力政府构建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体系贡献金融力量。截至目前,中国人寿已在深圳福田、盐田、罗湖建设了四个普惠型养老项目,共有养老服务床位230张,创新构建起了“不离社区、不离家”的普惠型社区居家养老模式。通过建设社区嵌入式的养老中心,将集中式的托养服务和外延式的居家上门服务相结合,可以解决普通家庭就近养老的问题。
数字金融驱动金融服务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数字金融的应用场景及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度不断提高。数字金融既包括金融机构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也包括金融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资金融通。在数字金融方面,平安银行全面推进数字化经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在支付领域,坚持“支付为民”价值取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升境外人士来华支付服务水平”工作部署,围绕“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改善外卡受理环境、提升外币兑换服务、优化账户服务措施,多管齐下构建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支付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境外人士来华支付便利性。
浦发银行坚持以“数智化”战略为引领,全面围绕全行“五大赛道”,强化供应链金融赋能产业链发展。近期,浦发银行上海分行落地首单浦链通业务,为某大型风电制造企业搭建“浦链e融”平台模式的供应链金融服务,通过持续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以迅速、便捷的线上服务,为链上企业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高效服务,为企业转型、产业升级注入金融活水。
奋楫扬帆正当时,实干笃行谱新篇。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金融机构将持续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与实体经济并肩偕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柴峥】- 新华全媒头条丨来自中国经济圆桌会的观察
- 新华全媒+丨四川省首条跨市域轨道交通线开通
- 新华每日电讯丨全国首个“镇改市”浙江龙港改革蹲点调查
- 两岸关系丨台湾同胞在北京西山秋祭英烈
- 秀我中国丨“十一”长途旅行“铁路出行指南”
- 观天下丨黎巴嫩伊朗哀悼纳斯鲁拉 美国继续偏袒以色列
- 追光丨荡秋千也算比赛项目?这是什么运动会
- 全球连线丨我要读懂中国
- 微电影丨山那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