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刊网

风雨兼程又一年 十大关键词定格中国信托业

2024年将逝。举目回顾,信托业的业务分类改革仍一往直前。这是艰难的一年,也是孕育希望的一年。

  在旧年新岁交替之际,作为行业记录者,证券时报记者谨以十大关键词定格中国信托业的2024年,并期待行业砥砺前行,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2024年,中国信托业未忘初心,风雨兼程,几经磨难也渐迎蜕变——传统业务空间一压再压,挥别原有路径终向果敢;打破刚兑带出血与泪,风控化险要义更领会;服务信托盈利模式虽未成型却已多点开花,信托资产规模借势创出历史新高;多项监管举措蓄势待发,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27万亿

  继2022年站稳21万亿元、2023年站上23万亿元之后,2024年全行业的信托资产规模继续增长,且增速较快。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1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7万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08万亿元,较2023年二季度末增加5.32万亿元,同比增速达24.52%。

  2024年,是见证信托资产规模创历史新高的年份。中国信托业整体规模曾在2017年底突破26万亿元,达26.25万亿元;2018年之后则陷入负增长,直至2022年二季度企稳回升,至2024年6月末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今年的中国信托业年会指出,2023年以来,信托业回归本源之路越走越稳。一年来,全行业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接近11万亿元,占比达到40%。无论是成立产品数量,还是新增规模,均已超过资产管理信托。信托服务领域不断拓展,除传统的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以外,家庭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资管产品服务信托等也成为了信托公司发力的重点。与此同时,公益慈善信托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梁光勇认为,当前信托业整体上仍处于转型深化阶段,但无论从外部宏观经济和国民财富积累的趋势来看,还是从信托业内在的制度优势来看,我国信托业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前景广阔。

  新监管评级

  2024年,差异化监管迈入实质阶段。

  《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级分类监管暂行办法》(简称“《办法》”)已正式施行。今年8月,信托公司收到该《办法》执行首年的评级结果。

  此次监管评级设置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五大评级模块,分别赋予20%、20%、20%、30%、10%的权重;将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数值越大反映机构风险越大,需要越高程度的监管关注。

  业界观察人士称,监管部门可以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风险监管要求对分级分类监管条件进行适当调整。强化监管评级结果运用,引导信托公司立足受托人定位,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行为管理十分必要。

  《办法》明确,信托公司应对监管评级结果和系统性影响评估结果严格保密,不得用于广告、宣传、营销等商业目的。此外,根据《办法》,信托公司的监管评级周期为一年,评价期间为上一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值得一提的是,有数位消息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全行业或无一家信托公司获得2023年A类监管评级。

  “1+N”制度体系

  2023年6月1日,《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正式推行,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25个业务品种。

  此后,监管部门向各地银保监部门下发《关于〈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实施后行业集中反映问题的指导口径(一)》(简称“《指导口径》”),相关内容将由各地银监向属地信托公司传达。不过,相对于意义重大的业务分类改革,这一配套政策显得相对零散,不够明确。

  证券时报记者独家获悉,在11月底召开的202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上,监管人士透露,目前正在制定“1+N”制度体系,其中“1”是指《关于信托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N”是指资产服务信托、资产管理信托等业务细则。

  有知情人士分析称,“‘1+N’制度体系是以‘三分类’为基础的,而相关政策预计2025年会出台。这些关键业务的展业标准与规则一旦明确,将激发信托行业的发展潜力。”

  监管人士还表示,立足时代性,是信托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前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信托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托业未来发展面临着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只有紧扣时代的主旋律,主动对接和服务时代与市场的需求,未来才能真正走好、走远。

  服务信托

  信托“三分类”实施以来,信托公司在资产服务信托领域展开积极探索。除传统家族信托、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外,多家信托公司积极探索创新业务,家庭服务信托、保险金信托、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风险处置服务信托等业务实现了较快发展。

  2024年中国信托业年会透露,今年全行业资产服务信托规模接近11万亿元,占比达到40%,无论是成立产品数还是新增规模,均已超过资产管理信托。

  不过,当前资产服务信托尚未形成稳定、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且转型赛道拥挤,费率竞争白热化问题突出。由于受托服务业务报酬率低,这项业务也需要规模效应来支撑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并有赖于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已是势在必行。据悉,为了开拓行政管理服务信托项下的预付类资金服务信托,不少信托公司耗费大量资金搭建平台,但整体业务规模仍十分有限。

  未来,如何实现规模增长和盈利模式的突破,推动资产服务信托可持续发展,仍是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对于信托行业来说,重塑业务模式难,取得盈利更加难,“三分类”改革任重道远。

  政信业务

  在房地产信托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基础产业类信托成为信托非标业务无可争议的“扛鼎”支撑。

  2024年,随着化债政策和城投“退平台”持续推进,基础产业信托的展业难度逐渐加大。一方面,城投平台的新增融资受到严格限制,部分涉及隐性债务的政信类项目可能被迫调整或取消,导致基础产业信托的底层资产供给减少;另一方面,城投企业的退出使得信托公司可选择的融资主体数量减少,导致信托渠道融资在城投企业融资中的份额减少。部分城投公司“退平台”后不再享受政府隐性担保和兜底预期,融资成本上升,信用风险增加。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针对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监管部门年内数次向相关信托公司进行窗口指导,内容包括严格落实《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3〕35号文,简称“35号文”)等。机构须通过“融资平台查询系统”查询确认相关平台是否列入监管名单中。若在名单之内,不管作为融资主体或者担保主体,相关债务只减不增,降低高息非标融资。此外,基础产业类信托的融资主体必须“还旧再可借新”,且必须压缩自然人投资者的投资比重。

  第三方代销

  信托业长效健康发展,夯实加强合规建设是必修课。2024年,监管全面叫停第三方代销的“擦边球”行为,就是其中之一。

  证券时报记者曾率先报道此事。上半年,部分信托公司再次收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被要求全面暂停第三方代销业务。此后,数家信托公司发布严正声明,澄清了第三方机构和个人违规销售的有关信息。

  信托产品销售主要通过信托公司直销和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代销两大渠道完成,对于非金融机构的第三方代销,监管部门十多年前就三令五申予以禁止。一般认为,第三方代销主要源于信托公司直销能力有限,信托通过灰色区域进行推介,不过目前和第三方机构有销售合作的信托公司已是少数。业界人士表示,相关窗口指导对于行业整体而言影响不大,但体现了监管部门希望信托公司坚定转型、不走老路的意愿。

  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分析,监管部门对于集合信托的第三方代销早已明令禁止,此番窗口指导主要是为了延续严监管、控风险的整体思路,切断第三方风险向信托公司传递,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以及信托行业的稳健发展。

  组合投资

  非标组合投资迈出了一大步。

  针对业务分类改革,监管部门于2023年中下发《关于〈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实施后行业集中反映问题的指导口径(一)》(简称“《指导口径》”),明确提出,“信托公司开展资产管理信托业务时,要审慎开展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和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要严格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尽职调查、风险管理、净值化管理、信息披露等资产管理受托职责,确保资产管理信托产品符合投资者风险偏好,确保投资者清晰知晓且有能力承担投资风险。资产管理信托原则上应当以组合投资方式分散风险,监管部门将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明确组合投资相关要求”。

  2024年中,监管部门再度召集部分信托公司,传达包括非标信托需进行组合投资、新增固收类(债券投资)信托产品需用市值法估值等要求。

  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开始探索“非标+标”组合投资模式。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目前各区域监管标准不甚一致,各家信托公司投资组合的实践进度也不一,50%+50%、80%+20%、90%+10%的组合比例较为常见。

  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10月份成立的基础产业类信托中,有129款采用组合投资模式,占比32.65%。其中,投资非标和标品比例为95:5或80:20的产品占据绝大多数;11月成立的基础产业类信托中,有137款采用组合投资模式,占比22.68%。

  密集换帅

  信托业在金融体系中发挥特殊作用,需要适配的掌舵者和专业人才。近年,转型变革期的信托业人才流动变化大,2024年这一趋势仍在延续。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12月21日,2024年监管部门核准任职资格的信托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共有23位,涉及21家信托公司,尽管略少于2023年,但仍属于信托公司一二把手变动较多的年份。

  今年,多家信托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双双变动,包括平安信托、财信信托、建信信托等;迎来新董事长的包括光大兴陇信托、中铁信托、中海信托、山东国信、财信信托、浙商金汇信托、兴业信托、东莞信托、中信信托、吉林信托等。其他出现总经理或新总裁变动的信托公司,包括北京信托、兴宝信托、中航信托、华鑫信托、山西信托、华润深国投信托、国民信托、杭州工商信托、长安信托、五矿信托等。

  董事长或总经理出现变动,原因往往源自几类情况:一是信托公司股东变化;二是常规市场化流动;三是与风险资产处置过程相伴的高管调整;四是原高管因退休调动或离任。2024年,在一二把手变动的信托公司中,也有董事长为原总裁或总经理升任的,比如中海信托、中信信托等。

  风险化解

  2024年,数家信托公司风险化解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四川信托是我国2001年《信托法》颁布以来,第二家进入破产程序的信托公司。2024年4月1日,四川金融监管局批复同意四川信托依法进入破产程序。天眼查显示,12月17日,四川信托股东发生变更。新增股东中,蜀道投资集团持股58.63%、春晓公司持股14.99%,成都交子金融控股集团和成都兴蜀青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均各自持股10.09%。

  2024年4月11日,民生信托发布公告称,为提升该公司经营管理效能,经股东会、董事会审议通过,民生信托与中信信托、华融信托签订了《委托服务协议》,聘请上述两家公司为民生信托提供日常经营管理服务。民生信托表示,公司相关的债权债务关系、信托法律关系不因此而发生改变。

  华融信托方面,在完成股权重组和彻底从华融资产剥离后,该公司于2024年9月9日宣布更名为“兴宝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原安信信托(现更名为“建元信托”)2023年完成定向增发和更名后,也逐步走上了发展正轨。今年前9个月,建元信托实现营业总收入2.5亿元,同比增长195.97%;实现归母净利润4150.25万元,同比增长20.68%。作为风险处置的一部分,该公司多则处罚信息已在今年落地,而部分资产处置仍在进行中。

  退金令

  2024年,多家信托公司股权被挂牌转让。

  目前,尚处信息披露期的待转让项目包括彩虹集团转让所持西部信托5.0107%股权、华电集团转让所持华鑫信托23.752%股权,以及某公司持有的北方信托1.02%股权。中海信托、北京信托、华信信托等公司部分股权亦曾被挂牌转让。

  不过,股权挂牌热但转让市场冷。12月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陕西监管局同意西安市群健航空精密制造有限公司受让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持有的西部信托0.18%股权,成为年内信托股权转让成功的首例。

  此轮股权转让的一个共性特点是,转让股权的股东多为国资背景。今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强调,各中央企业原则上不得新设、收购、新参股各类金融机构,对服务主业实业效果较小、风险外溢性较大的金融机构原则上不予参股和增持。这一系列要求被市场称为“退金令”,是央企和国资股东纷纷加速出清旗下金融股权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近年来信托行业面临传统业务转型压力,也是信托公司股权挂牌转让频发的另一重要原因。

【纠错】 【责任编辑:柴峥】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走进“国社之镜·世纪光影”新华社新闻摄影展
      • 两岸关系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座谈会在成都举办
      • 新华全媒+丨探访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周年发展新面貌
      • 新华视点丨让医改成果惠及百姓
      • 文化新观察丨在扎根人民中感受文学创作新趋势
      • 秀我中国丨奥运冠军组团喊你来长春
      • 国际观察丨东盟经济稳健增长 对华合作势头强劲
      • 非遗里的“守”艺人:皮影人生
      • 神奇动物在西藏丨高原鼠兔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极限二选一:座位险vs驾意险

              人保服务|人保安康险来守护您的健康

              人保车险|如何查询已购汽车保险?

              人保车险|细数车险缴费的几种方式

              人保车险|关于电子保单的四大误区,你知道吗?

              人保车险|车险与车船税

              人保车险|异地买车险可行吗?有哪些优缺点?

              人保车险|全险是什么,你知道吗?

              人保车险|车过户保险怎么办 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人保车险|车险报案次数多了,对保费有影响吗?

              Copyright © 2024 财经周刊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0012834号-15

              财经周刊网为您提供财经、金融、TMT、上市公司、地产等方面的财经资讯,财经周刊网是专业的财经领域内容服务者。

              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