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周刊网

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中国金融开放稳步迈新阶

  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一组组数据折射出我国金融高水平开放持续深化,国际投资者以“真金白银”加注人民币资产,外资金融机构“熟面孔”继续深耕、“新朋友”不断入场。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不仅金融市场开放水平显著提升,而且制度型开放成果丰硕。业内专家认为,我国金融开放已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国际范”十足 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进一步提升

  据央行披露,截至2025年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已超10万亿元。

  超10万亿元背后,是我国金融市场越来越足的“国际范”。

  以债券市场为例,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总规模于2017年9月末突破1万亿元,2019年7月末突破2万亿元,2020年10月末突破3万亿元,2024年3月末突破4万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复合增速约5%。

  国际投资者队伍也持续壮大。截至今年8月,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境外机构数量,从2016年初的200余家增长至1170家,“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率约6.5%。

  债券市场仅是一个缩影,国际地位稳步上升的人民币又是一个典型。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如果拉长周期看,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是近20年来国际货币体系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已然形成。当下的中国金融业正敞开胸怀,拥抱纷至沓来的外资。

  “我们会同各金融管理部门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机制,便利更多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潘功胜表示。

  这一过程中,香港离岸人民币枢纽功能也得到进一步强化。德意志银行香港分行CEO黎敬之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随着中国持续向境外投资者扩大市场开放,香港作为全球区域财资中心及融资枢纽,对企业与投资者的吸引力正与日俱增。”

  制度型开放成果显著 国际机构深入布局中国市场

  从机构准入到业务开放,国际金融机构也在中国金融业开放大潮中,切实分享到市场发展的红利。

  2024年4月,渣打(中国)合肥分行“开门迎客”。作为在华外资银行中的“熟面孔”,渣打的加码布局,主要是看准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安徽是中国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标杆区域之一。”渣打方面称,要发挥其在全球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市场的网络优势,全面支持当地企业发展全球供应链、提升国际竞争力。

  “十四五”期间,外资金融机构调整优化在华业务布局,发挥引资、引智、引技纽带作用,助力企业“引进来”“走出去”,加大对制造业、民营小微、绿色金融等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

  目前,全球前50大银行有43家在华设立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半数已进入中国。“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总资产超过7万亿元,各项业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

  既有“熟面孔”深耕,也有“新朋友”入场。今年3月,外商独资证券公司法巴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开业;9月,保德信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获批开业,外资独资保险资管队伍再添新员……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十四五”期间,新增核准13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一家家“外商独资”金融机构落子背后,是我国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的生动注脚。近年来,我国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持续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全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人身险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扩大外资机构业务范围。

  金融对外开放将走向 “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

  金融开放迈上新台阶的同时,我国也与各方共同筑牢全球金融安全网:参与国际金融规则与标准制定,稳步推进巴塞尔协议Ⅲ等制度落地,夯实开放下的金融安全根基;持续提升在国际金融治理合作中的参与度、影响力、话语权,为全球金融稳定注入更多中国力量……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认为,我国金融业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始终坚持“开放与风险防控并重”的原则,形成了独特的平衡机制。比如,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通过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监测等手段,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展望未来,系列新政策有望进一步落地。此前,金融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曾透露:将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进一步优化准入管理、投资运作等安排;研究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

  曾刚预计,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将呈现“更高水平、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发展格局。制度型开放将更加深入,从单纯的市场准入开放向规则、标准、管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形成与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纠错】 【责任编辑:杨萌】
    阅读下一篇:
      深度观察
      • 新华全媒头条丨智库报告解析新时代长江治理
      • 全球瞭望丨全球治理倡议为动荡变革中的世界指明方向
      • 新华全媒+丨京哈高速改扩建工程通车 畅通东北发展“动脉” 
      • 新华视点丨多元特色绘就文旅发展新图景 
      • 追光丨一场大学生足球赛,何以吸引两万观众?
      • 秀我中国丨对话“95后”科技达人“U航”
      • 迪迩秀丨美国饥饿政策:眼不见为净
      • 探访我国首个跨境智慧口岸
      • 中国冰淇淋“出海”升温

              推荐阅读:

              人保服务|极限二选一:座位险vs驾意险

              人保服务|人保安康险来守护您的健康

              人保车险|如何查询已购汽车保险?

              人保车险|二手车应该买哪些车险呢?

              人保车险|夜间行车注意事项

              人保车险|全险是什么,你知道吗?

              人保车险|车过户保险怎么办 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人保车险|车险报案次数多了,对保费有影响吗?

              人保车险|车辆保险车损险的三种保额确定方式

              人保车险|新能源汽车保险注意点,请看这!

              Copyright © 2024 财经周刊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渝ICP备2020012834号-15

              财经周刊网为您提供财经、金融、TMT、上市公司、地产等方面的财经资讯,财经周刊网是专业的财经领域内容服务者。

              本站部分内容为转载,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